工業(yè)機器人

WAIC嘉賓看點 | 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 高少龍

ainet.cn   2023年07月21日

7月8日,2023智能機器人產業(yè)發(fā)展論壇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同期舉行。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高少龍在演講中介紹了軟體機器人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探索。借助「貨到人」預制菜自動化倉儲物流系統(tǒng),可使倉配總成本下降至約0.35元/件,比傳統(tǒng)模式降低近60%。此外全自動化的揀選系統(tǒng)可以大大縮短人工撿貨距離,提高效率可達40%。以下為高少龍演講內容實錄:

各位下午好,我們是軟體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們公司最早是做柔性柔性夾治具起家的,因為我們是做應用的。

1.蛋白質。這是我們在蛋白質行業(yè)的分揀應用,我們是做手的。我們在機器人抓取過程當中,大概96%的場景是柔性易損產品,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產品,剛才在美團抓獼猴桃案例中也用的是我們的爪子。

這里可以看到雞腿肉、雞蛋、雞翅、蛋餃、魷魚,這些場景中使用機器人技術非常容易,包括視覺質檢技術、機械搬運技術,只是因為抓不起來,所以場景必須使用人工。

2.蔬菜。幾乎所有的蔬菜都可以使用夾治具來搬運,這樣的場景帶來了蠻有意思的暗示,大概在整個食品工業(yè)上,食品工業(yè)上還有一部分是面團,因為時間所限沒有展示那么多,我們都能完成機器人場景應用。

我們公司定位成對于各種機器人廣泛應用場景的探索開拓者角色,現(xiàn)在產品遠銷全球將近50個國家,應用于各類場景。

今天著重探討是跟中國相關的產業(yè)“生鮮預制菜行業(yè)”。在疫情期間,生鮮預制菜產業(yè)發(fā)展非常迅猛,解決了年輕人不會做飯的大問題,其實它背后有一個巨大產業(yè)鏈是中餐預制菜。

我個人認為分中餐預制菜和西餐預制菜:

西餐預制菜,主要以肉餅、面包為主,佐一些簡單的加工手段,一般是烤和炸;

中餐預制菜,食材很復雜,每個人愛吃不止八大菜系,意味著有大量食材加工方法以及保存方法會給我們帶來非常多的挑戰(zhàn)。但是我們親眼所見隨著中國影響力的增加,中餐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菜,像米線在美國、東南亞的賣得非常好,這就帶來了一個巨大問題,就是產能怎么跟得上去。之前這些事情是家里場景,當我們需要工業(yè)化過程中,遇到第一個問題還是物流,因為物流在工業(yè)化領域是一個非常大的場景。

我們遇到幾個機遇:

1.品質提升、標準包裝。作為蔬菜品質提升、精準包裝,我們認為京東和美團兩位領導感觸很深?,F(xiàn)在澳門拿到的基本數(shù)據(jù)是商超70%是線上銷售,意味著線上銷售不堆菜,而是賣份菜,整個帶來了蔬菜需要包裝質檢。如果大家有興趣看倉庫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遇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挑戰(zhàn):一是質檢,菜的質量好不好,就是城市二分之一的人拿到菜取決于這些人,因為菜品的東西不全檢的;二是對于企業(yè)來說非常大損耗,之前運的過程當中把菜搞壞了,因為溫度濕度搞壞,現(xiàn)在遇到的問題是多給了。我們手、稱重能力只要多給10%生鮮預制菜成本就沒有了。

2.高即時性。我們做到最大的倉庫按照規(guī)劃是“一天三配”,8小時配送,這個配送包含生產和儲存環(huán)節(jié),這個巨大倉庫吞吐量,而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生鮮倉是人到貨,而且按照設計計劃應該是一天出貨量40萬標準箱,可以想象有多少人在冷庫里面進行工作。

3.高周轉率。最短保質期可能不到24小時,所以必須要送出去。

4.人工成本高。帶來了工作強度太大了,工作環(huán)境不好。人類在低溫環(huán)境下工作狀態(tài)非常不好,非常容易產生職業(yè)病和倦怠的情緒程序。

在綜合背景下,我們認為生鮮預制菜會是在綜合機器人運用的巨大場景。

這是一個非常短的小視頻。這是與一家預制菜龍頭企業(yè)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打磨出來的一整套倉儲物流管理系統(tǒng),講的是一個理念,不是我們的工具,工具都是傳統(tǒng)工具,包括AGV、倉儲、智能分揀站,這是一套總的經營理念。

我們帶來的價值是什么呢?把生鮮預制菜“倉+配”成本下降到3毛5,大概降低60%左右,因為生鮮倉貴一點,因為要低溫、高周轉;全自動化的揀選系統(tǒng)能夠大大縮短人工揀貨的距離,效率提升40%,這是從人到貨變成了貨到人,在生鮮里面實現(xiàn)貨到人。一般來講,一家門店往處拉一個SKU,因為應該是一個小包送出去,甚至還有一次性筷子、方便叉子拉出去一次需要接近40個SKU,這是往少了說,在這個過程中能快速提升效率。

這里面還有幾個很有意思的點:夜間無人自動理貨,解決了臨期食品的問題。其實在生鮮倉庫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退貨”,商家說不好就是不好,不好就會退貨,首先通過比較昂貴的逆向物流回到倉庫,現(xiàn)在基本解決,退的貨需要在第二天發(fā)出去,不然會過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

同時,又出現(xiàn)一個問題,生鮮不能要求供應商必須幾點幾分拉過來,只要貨車不管因為什么原因到倉庫,必須立馬進倉,這時候想倉庫在不斷周轉和出貨,這時候需要一套逆流系統(tǒng)。一旦解決之后會給生鮮倉儲物流打開非常多的空間,這是與技術類似的,把人取消,盡量使用機器人人技術提升了3倍。因為現(xiàn)在需要人進去的,所以倉儲效率非常低,一半空間有人走的,還有隔溫設施,當使用了自動化裝備后可以大大提升控制倉空間。

這是應用場景的標準化?,F(xiàn)在全新一代貨到人的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整箱拆連接以及選作業(yè),我要整箱的時候就不用全走拆零的邏輯了,比如說倉庫有6瓶,但是有一個人要11瓶,我的最優(yōu)選擇是拆一箱,然后揀出來一瓶,然后把這一箱帶這紙殼子運出去,比我下面6瓶出來再拆5瓶邏輯通順很多。這個邏輯講特別容易,當貨品SKU達到10萬+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復雜了,因為涉及到入庫、拆零的提前安排和提前計算。

還有細分品類的規(guī)?;_@個帶來了不僅是一個環(huán)節(jié),為什么是一套系統(tǒng)呢?因為不斷要求上游供應鏈,主要是批發(fā)商按照工業(yè)化流程規(guī)范生鮮貨品,現(xiàn)在生鮮貨品幾乎百分之百按照農業(yè)生產過程中來不斷送貨,再造成大量的浪費。我們希望通過自動化的方式來形成標準,向上游提出要求,你們的送貨質檢到底是什么樣的。

人工效率。這是一個數(shù)據(jù),大概是650箱每小時,這是一套系統(tǒng)。這套造價也不貴,包括個人、深入交流完全滿足需求的。我們大概是把它的效率提升了5倍左右,測算過一個投資2億人民幣的指數(shù)硬件整體投資大概10億人民幣,大概回收成本時間在3到4毛基礎上,大概是2年出一點頭,基于市場繁重,如果不是滿載運營它的回收效率沒有很高。

基于這一點對于整體生鮮物流倉儲,包括預制菜的標準化、自動化有極強信心。我們有一個很有爭議的說法,菜會越來越難吃,我們之前講媽媽的味道,在未來十年就不會有了。比如說我們這代人成了祖父輩的時候肯定做不出當時祖父祖母的味道。我拿到的數(shù)據(jù)是酸菜魚已經做到20塊錢一份,這樣場景發(fā)生各行各業(yè),這個里面也是借大會機會呼吁一下在整個行業(yè)發(fā)現(xiàn)幾個商機,也是希望所有的更多合作伙伴跟我們一起參與的:

一是巨大質檢市場。因為生鮮的質檢不僅僅在外觀質檢,首先外觀質檢已經非常具有挑戰(zhàn)了,生鮮品相是非常復雜的,怎么樣能夠保證這是一個好果子。

二是多模態(tài)。生鮮質檢是包含多后模態(tài)信息,包括糖度、包括肌肉纖維狀態(tài),這些實際上有成熟的傳感器,但是沒有成熟的算法。我們認為是一個超級巨大的市場,因為我們現(xiàn)在對生鮮價值的評價是來自于品牌,比如說都樂還是不錯的,其他橙子是什么樣的,理論上是不對的,因為一個好橙子賣到10塊/個,我們去忙買是相對痛苦的,理論上橙子是有糖度的一個測算,是需要有一個口感的測算,而且數(shù)值上可以拉出來,這是帶來一個巨大的標準化市場,或者是一個所謂標準本身就是一個市場。

第二個是帶來了全行業(yè)標準化。我們需要向行業(yè)上下游施加一定的壓力,我們不能拒絕否認生鮮制品已經進入工業(yè)化時代了,尤其作為機器人行業(yè)從業(yè)者,我們現(xiàn)在不能去講個人認為自己媽媽做得飯是最好吃的,因為沒有辦法了,也許我們的孩子只能吃到像漢堡一樣的酸菜魚,現(xiàn)在每家店都是一樣的,而事實現(xiàn)在吃到的小炒肉都是一個味道的,因為都是工業(yè)化生產的,這是必然的趨勢。

我們能做的就是少吃一點,但是拒絕不了這個趨勢。

這一套拆單系統(tǒng),可以直接連接門店,加上倉儲物流、供應商,這是一套系統(tǒng)。這套拆箱很多企業(yè)可以做以及求最優(yōu)解的過程,這時候會有一兩個師傅進行拆零,之后混合碼垛,然后在生鮮行業(yè)有特定要求,因為生鮮行業(yè)運東西是冷藏、冷凍,在常溫貨是不同的拜訪順序,在調庫的時候有不同的特點。我們現(xiàn)在市場還不夠成熟,我們認為會越來越大。

這是一個混合碼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大概一小時不到六七百箱。

這是纏磨。中國商戶一直非常抗拒它,因為多2塊成本,但對它的效率提升巨大。

謝謝。

(智能網,根據(jù)現(xiàn)場實錄整理)

標簽:軟體機器人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我要反饋 
泰科電子ECK、ECP系列高壓直流接觸器白皮書下載
ABB協(xié)作機器人,自動化從未如此簡單
優(yōu)傲機器人下載中心
2024全景工博會
專題報道
2023-2024 智能·零碳成果展映
2023-2024 智能·零碳成果展映

“2023-2024智能·零碳成果展映”展示國內外企業(yè)推進“雙碳”實踐的最新成果,鼓勵更多企業(yè)、科研機構、投資機構等廣泛... [更多]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152個國家、地區(qū)和國際組織,近3500家參展企... [更多]

2024 工博會 | 直播探館 · 全景解讀
2024 工博會 | 直播探館 · 全景解讀

第二十四屆中國工博會于9月24日至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展會以“工業(yè)聚能 新質領航”為全新主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