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Internet of things。簡單來說就是東西的互聯網,我們稱之為物聯網。這東西之所以火熱,又要牽涉到另外一個火熱的名詞:工業(yè)4.0。
工業(yè)4.0簡單來說就是將工業(yè)生產完全推入一個無人化的時代。要達成這個條件,除了要有自動化的生產設備、自動化的監(jiān)控設備,最后為了讓極少數的管理階層人員可以隨時監(jiān)控生產情形,上述的所有設備都應該要連上互聯網。
以汽車工業(yè)為例,機械手臂要連上網、現場的攝影機要連上網、檢查質量的自動化治具要連上網、烤漆部門的噴漆機、烤箱要連上網,不要懷疑,這些東西通通都要連上互聯網,才能完成工業(yè)4.0的最后一塊拼圖。所以物聯網和工業(yè)4.0是息息相關的。
你常見的物聯網,根本沒用
在中國,你認識的物聯網公司多半都做一些給終端消費者的產品,諸如用網絡遠程控制空調、控制燈光、控制門鎖、空氣質量監(jiān)控,看起來尖端高級,但根本沒人想買。因為這些對于消費者來說稱不上是必要用途。
因為多數物聯網公司是軟件或科技公司出身,他們對于I (Internet)或許很熟悉,但對于T (Things)卻很陌生。他們往往缺乏硬件的技術,無論是電機或機電或機械。
另一方面,個人用戶需要用到遠程監(jiān)控的機會太少,有家公司前些日子出過一個“涼乎等”的遠程空調遙控器。許多人不禁問空調能遙控,但窗戶呢?如果出門前沒有關門窗,就算能遠程遙控空調也沒用。而且要價也不便宜,足足也要四位數。
其實物聯網本來就不是針對廣大的消費市場。比起消費產品,物聯網的本質是對于產業(yè)進步有很大的貢獻。
下不上,上不下的困境
我們?yōu)楹螘媾R物聯網的發(fā)展困境,是因為我們的產業(yè)科技的太過科技,傳統產業(yè)的太過傳統。以筆者所在的引擎機電產業(yè)為例,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產業(yè),甚至還有許多公司仍然采用模擬方式控制。要這種公司發(fā)展物聯網,坦白說這些公司連個象樣的官方網站都沒有了,做物聯網簡直是要蝦蟆插翅飛,不可能。
而另一方面,一些科技公司積極的想拉攏這個產業(yè)的人來做物聯網,但網通的人一看到機電的通訊協議,全都投降。更不要說如果那間公司還在用PLC的方式控制機電,不要說連網了,連數字化都是個問題。
所以物聯網就成了一個要上不上,要下不下,沒人能夠開發(fā)的孤兒。
我所工作的公司非常幸運,擁有一個有遠見的老板,在三年多前物聯網剛大聲喊出來的時候,便投入開發(fā)的計劃。因為公司是做數字控制器出身,所以把那些數字化的數據打成封包上傳到服務器相對來說簡單很多。(這一句簡單也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如果要用一句白話文來說明我們公司做的物聯網,就是發(fā)電機連網。
發(fā)電機連網后,除了可以遠程監(jiān)控,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事件和數據都會被記錄下來。這些數據除了可以協助公司擬定一些長遠的策略外,未來也可以做為學術研究之用。而新的機電研究的成果,又會進一步帶領這個產業(yè)進步和發(fā)展,是非常好的良性循環(huán)。
除了發(fā)電機之外,水泵的聯網更是對于這種洪患問題相對嚴重的地區(qū)來說很方便的進步。遠程監(jiān)控水泵抽水的情形,可以讓政府指揮部門隨時掌握狀況。
對于制造的廠商來說,商品連上互聯網并且隨時回報狀態(tài),若是商品發(fā)生故障,廠商甚至還可以比客戶更早察覺,并且提供主動服務。
產業(yè)使用物聯網:無限想象
幾乎所有的制造產業(yè)都適合使用物聯網。
自動化車銑床若是加上了物聯網IOT,老板不用進公司都知道哪幾臺機器在跑哪張單子、哪個程序。哪臺機器停機超過多久,老板可以隨時打電話回工廠盯梢。再也不用怕外勞打混摸魚,或是生產主管偷接外單生產。
電梯產業(yè)若是加上物聯網IOT,數字盤電梯可以跑程序自我檢測,并且每天回報回去電梯公司。若是有信號異常,電梯公司可以主動提供維修保養(yǎng)服務,減少關人甚至造成意外傷害的情形。
廣告電視墻產業(yè)加上物聯網IOT,再也不用親自跑去安裝地點上傳新的影片,遠程就能隨時更換影片,還可以透過Google提供的交通使用分析,訂出每個時間播放廣告的價格。甚至可以在低流量的時候關閉電視墻,減少電費開銷。
電話營銷公司加上物聯網IOT,可以輕松計算每個業(yè)務員單次通話的時間,一天通話的次數,全天通話的時間并且和銷售的成績去做交叉比對,以擬定更好的電話營銷策策略。
結論
物聯網就是提供一個無限想象的平臺,原本尚未聯網前,發(fā)電機是發(fā)電機、水泵是水泵、車銑床是車銑床、電視墻是電視墻、電話機是電話機,但是一但連上了網絡,開始上傳紀錄數據開始,它們就再也不是原來的那樣東西了。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