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對國內(nèi)多數(shù)汽車制造商而言都可謂是相當?shù)雌鸱囊荒?,在?jīng)歷了2005年至2007年的三年高速增長后,中國汽車業(yè)的“噴井年代”也隨著世界經(jīng)濟危機而宣告結(jié)束。多數(shù)汽車企業(yè)從今年下半年起,紛紛為其年初制定的20%增長目標付出了代價。業(yè)界普遍認為2009年對中國汽車行業(yè)而言是意義重大的一年,面臨著需求下滑和競爭加劇雙重擠壓,2009年中國汽車業(yè)將何去何從也成為業(yè)內(nèi)近期談?wù)撟疃嗟膯栴}。
筆者認為,2009年國內(nèi)緊湊級轎車市場將成為一個值得重點關(guān)注的市場。作為國內(nèi)需求量最大的轎車細分市場,緊湊級轎車市場的競爭將在2009年進一步深化,與此同時,這一市場的細微變化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小型車、中級車等其他細分市場,用“車市風向標”來形容國內(nèi)緊湊級轎車市場在整個中國轎車市場的重要地位也毫不為過。
從2008年的市場表現(xiàn)看,一方面隨著上市新車型的增加,消費者在緊湊級轎車市場的選擇余地變得越來越大,從上半年伊蘭特悅動、改款凱越等車型的推出,到下半年朗逸、新寶來等熱門車型的陸續(xù)上市,2008年堪稱國內(nèi)緊湊級轎車“新車噴井”的元年。但另一方面,多款新車并沒有打散緊湊級轎車的車型銷量分布,熱銷車型的銷量反而愈發(fā)趨于集中。
2008年前11個月,一共有6款緊湊級轎車的銷量突破10萬輛大關(guān),它們分別是:卡羅拉+花冠(199354輛)、捷達(193658輛)、伊蘭特+悅動(189416輛)、凱越(160600輛)、比亞迪F3(124951)和??怂梗?/SPAN>102583輛),這六款車累計97萬輛的銷量已經(jīng)占到了2008年前11月國內(nèi)基本乘用車銷量的21.2%。如果算上2008年12月的銷量,那么老將“捷達”將毫無懸念地攜手“卡羅拉+花冠”和“伊蘭特+悅動”組合一起成為2008年的20萬輛俱樂部成員,而“伊蘭特+悅動”組合憑借12月的銷量也擠進了年銷20萬輛俱樂部。“卡羅拉+花冠”和“伊蘭特+悅動”這個兩個“兩代同堂”組合在2009年的銷量相當?shù)膿屟?,超出了筆者年初的預期。不久前也有網(wǎng)站撰文“買車隨大流,首先看銷量”,盡管說法片面,但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消費者在緊湊級轎車市場“從眾消費心理”的存在。
其實從細分市場不難發(fā)現(xiàn),捷達、伊蘭特和卡羅拉分別代表了筆者在今年年初撰文劃分的緊湊級轎車三個細分價格市場,三款車相近的總銷量也從一個側(cè)面證實了這三個細分市場上的需求量堪稱旗鼓相當。6至9萬、9至12萬和12至15萬元三個市場價位也已成為2008年國內(nèi)緊湊級轎車市場的三個公認車型分界線。捷達、伊蘭特、凱越、卡羅拉、??怂沟葻徜N車型也正是這三個細分市場中的主力車型。
預計2009年,捷達的壓力要遠小于另外兩個“兩代同堂”的組合車型,由于2009年幾款合資品牌緊湊級新車都將伊蘭特和卡羅拉作為最重要的假想敵,這也將會給伊蘭特和卡羅拉不小的壓力。2009年能否保住2008年的銷量水平?這將是今年擺在北京現(xiàn)代和一汽豐田面前的最大難題。但從2008年12月伊蘭特和悅動總計超過2萬輛的銷量看,2009年市場對緊湊級轎車的需求量仍舊相當可觀,這一市場的增速和增幅也將大于整個乘用車市場的平均水平。
2008年前11個月,國內(nèi)緊湊級轎車市場銷量第二梯隊的競爭則顯得有些混亂,無論定位較高的的思域(77547輛)、速騰(71665輛)、明銳(53540輛),中檔價位的標致307(57856輛)還是主攻低端的賽拉圖(66888輛)、愛麗舍(50685輛),這些車型在銷量上盡管都突破了5萬輛大關(guān),但又很難突破月銷7000輛的“玻璃天花板”。
隨著下半年朗逸(35442輛)和新寶來(10885輛)相繼加入競爭,相信明年第二梯隊的競爭將更加微妙,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氛圍下,任何一個口碑或定價上的重大失誤都將可能將一款車逐出第二梯隊。但同時也暗藏機遇,如果哪款車具備了梯隊中其他車型不具備的性價比、口碑或品牌競爭優(yōu)勢的話,那么突破月銷7000輛“玻璃天花板”的可能性也非常大,筆者預計2009年將會有兩到三款車從第二梯隊“脫穎而出”,達到年銷10萬輛以上的水平。
唯一遺憾的是,自主品牌方面則出現(xiàn)了普遍的銷量下滑,銷量最好的福美來(76039輛)相比去年也有不小的降幅,而原本在2007年表現(xiàn)突出的駿捷(49269輛)和奇瑞A5(55898輛)都在2008年出現(xiàn)了大幅同比下滑。而奇瑞旗云(47512輛)更是以超過40%的同比銷量降幅淡出第二梯隊。2008年對于自主品牌而言是相當難熬的一年了,但筆者預計2009年自主品牌在緊湊級轎車市場的狀況會更加嚴峻,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合資品牌車型售價的逐漸走低,自主品牌在緊湊級轎車市場上已經(jīng)沒有了往日的性價比優(yōu)勢。由于在產(chǎn)品競爭力方面存在較大不足,短期內(nèi)自主品牌除了以降低售價換回銷量之外,很難有其他迅速扭轉(zhuǎn)銷量下滑的手段。
濟仁小評:2008年中國車市的“跌宕起伏”也給了國內(nèi)緊湊級轎車市場空前的機遇和發(fā)展空間,作為未來幾年內(nèi)銷量最大的一個轎車級別,緊湊級轎車市場的增長速度肯定會高于整個乘用車市場的總體增幅。但于此同時,合資品牌緊湊級轎車的新車逐漸增多,定價策略也愈發(fā)務(wù)實,這些都在威脅剛剛在緊湊級轎車市場立足的自主品牌。2008年的危機也在警告所有的自主品牌企業(yè),只有盡快調(diào)整產(chǎn)品結(jié)構(gòu)和尋求提升車型產(chǎn)品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最終手段,否則自主品牌緊湊級轎車從2006年起積累的人氣和口碑可能會在未來短時間內(nèi)消耗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