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xù)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生產廠商都看好了未來的中國汽車市場,紛紛投產或轉產汽車。適應市場是汽車行業(yè)混線生產的外在條件和內在動力。呈現(xiàn)出:汽車生產的廠家越來越多,由于規(guī)模越來越大,使市場上供大于求現(xiàn)象更加顯著,從而使競爭格局更加激烈。
1、市場的需求分析
據(jù)市場調研顯示,中國汽車行業(yè)大多數(shù)生產廠家的現(xiàn)有生產能力都大于其實際生產量,即生產能力過剩。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盲目地擴大生產規(guī)模,產品品種單一,受市場銷售份額的影響所致,造成產品過多積壓,反過來又逼迫廠家停產或減產,造成人為資源和設備的浪費。我們合肥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多年來,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市場細分和對未來市場預測的基礎上,兼顧成本,決定走多品種、系列化的小批量混線生產模式。公司自1998年初成立以來,就潛心研究混線生產的管理模式,2000年開始正式推行混線生產。通過逐年的技術改造,工裝夾具、設備的不斷調整,人員結構的優(yōu)化組合和職工技能培訓等手段,混線生產通用性和協(xié)調性越來越強,品種逐漸增多,生產效率也不斷攀高。
我公司設計的總體生產能力是年產6萬輛,2000-2003年共計生產各類微型車和轎車240131輛,保持生產的最大化狀態(tài),而實際銷售各類車244435輛,出現(xiàn)銷大于產的奇跡。
2、車體形狀結構的相似性
車體形狀結構的相似性為實現(xiàn)混線生產創(chuàng)造了內在條件。微型系列車包括微型面包車和微型貨車等車殼,一般是由左右側圍總成、梁架地板總成、前圍總成、門的總成和頂蓋等組成,可以通過夾具、焊接設備、生產線的調整和改進來實現(xiàn)混線生產。局部組件不具備混線生產條件,可異地生產或擴散出去。尤其是現(xiàn)在的汽車生產廠家,為了加快新車型投放市場的速度和降低產品的設計、開發(fā)成本,捷徑的辦法就是共用一個“平臺”,實行底盤共用或在看得見的地方改變,看不見的地方盡量不變。
二、車間混線生產概述
混線生產又稱柔性生產,是企業(yè)生產中一種較常見的生產組織形式。近年來,汽車行業(yè)實行混線生產也很多見,但通過對國內汽車生產廠家混線生產的品種數(shù)量進行比較,我公司焊裝車間實行)大品種多系列的混線生產模式,在國內還是僅有的一家。目前,公司現(xiàn)有大品種車型,即廂式排(CH1012L)、廂式雙排(CH1011)、廂式前凸車(CH6370)、廂式平頭撞(CH6353)和“愛迪爾”轎車(CH7101),且每個品種車型又分若干個系列。公司通過多年來對焊裝的夾具、設備、生產線的技術改進和管理創(chuàng)新,在焊裝車間1.4萬平方米的工房內成功地實現(xiàn)混線生產。
車間的人員組合分A、B、C三條線,A、B線通常是白班、夜班倒班,C線上白班的上午和夜班的上半場或上大夜班。車間生產始終緊跟市場的需求,隨時調整產品品種和比例,按照“三化”原則,即生產組織及時化、訂單的市場化、成本的最優(yōu)化來組織生產,也始終保持各線人員和配門、交檢處于生產的滿負荷狀態(tài)。
三、混線生產管理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生產計劃和信息溝通
車身的焊接總成是由單個板金沖壓件組焊成各個分總成,各個分總成再進行組焊,形成梁架地板總成、左右側圍總成、前圍總成和門的總成,加上頂蓋形成白車身總成。每種車型的車身焊接總成都是由上百個以上單件組裝或組焊而成。車型不同,零件的狀態(tài)和數(shù)量也不一樣。這就要求作業(yè)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生產作業(yè)計劃指導書”的品種系列順序、節(jié)點時間,準確地將本工序組焊好的零件傳遞到下道工序,保證生產計劃的嚴肅性。
另外,車間還通過網絡系統(tǒng)、“當日生產運行快、報”、“作業(yè)班日生產作業(yè)記錄表”等手段建立橫向、縱向的信息溝通渠道。如車間編制的“作業(yè)班日生產作業(yè)記錄表”,能準確地記錄當班各線、各班組的生產計劃執(zhí)行情況,做到信息溝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2、人員組合和工序調整
在混線生產過程中,人力資源的優(yōu)化組合及工序合理調整是推行混線生產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人員組織不合理,必然會造成窩工和人力資源浪費等現(xiàn)象;如果工序調整不當,必然會造成有的工位生產能力過剩,有的工位生產能力不足,最終導致整體的生產效率不高。為此,我們在混線生產過程中,通常將人員組合和工序調整組合在一起考慮,通過測定每種車型、每道工序的單件實際作業(yè)時間,來綜合考慮兩者的組合和調整。例如,某道工序的作業(yè)時間超過平均節(jié)拍時間,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通過焊點前后分流將部分焊點分給其他工序來完成或增加工位、生產線局部改善等手段實現(xiàn)每種車型工序能力均衡化;對于工序能力過剩的班組,可通過工序合并、調整等手段來達到平衡。
3、加強員工隊伍的技能、素質培訓
我公司實行的混線生產,實際上是一種多品種、小批量交錯進行的生產組織模式,它不同于單品種、大批量的生產。后者,只要求作業(yè)人員熟練的掌握某一道工序作業(yè)技能就能滿足生產的需要;而前者,作業(yè)人員則面臨五種車型的作業(yè),每種車型至少熟練掌握某一道工序,才能滿足品種不斷變化過程中的生產需要。此外,由于每種車型的工序要求不同,還要求部分作業(yè)人員能同時掌握多種焊接方法,具有多技能的作業(yè)水平。例如,某作業(yè)人員在裝焊單排座時,可能只承擔點焊工作,當他組裝雙排座時,就有可能要承擔co2焊、氬弧焊等工作;有時為了平衡工序時間,還要求作業(yè)人員對某一種車型要同時承擔兩種以上焊接方法。因此,必須加大對職工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多技能、多工序的操作水平。
4、提高生產線、工裝夾具、焊接設備的通用性
努力提高生產線、工裝夾具、焊接設備的通用性,是實行混線生產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通用性越強,混線生產的效率就越高,對提高效益、降低生產成本、適應市場等都會帶來好處。
近幾年來,我們一直致力管理的創(chuàng)新和無止境的改善工作,來增強混線生產的通用性。例如:
(1)將CH1011的側圍、梁架、車身夾具增加便于裝拆的定位銷、定位壓緊塊等,做到完全與CH10121共用夾具。
(2)將CH6370梁架、部分側圍夾具進行改進和對生產線局部調整,做到與!%()+)共用夾具或共用生產線。
(3)對于局部不能共用的夾具,通過在夾具底部裝上滑輪,做到調換方便。
(轉載)